创建人:五台 最近更改时间:2025-10-14 11:47:27
3
从静态加密、动态防护到凭据治理的全链路可信数据保护
一、引言:数据成为核心资产,数据库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
在数字经济高速开展的今天,数据已成为继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。而数据库,作为企业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核心载体,自然成为攻击者的主要目标。
据Verizon《2025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》(DBIR)显示:
- 83%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数据库或数据存储系统;
- 内部人员滥用权限占比高达31%;
- SQL注入、凭证泄露、备份文件外泄是三大高频攻击路径。
与此同时,中国监管环境日趋严格:
- 《网络安全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构建“三法一体”数据治理体系;
- 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,即“等保2.0”)明确要求三级及以上系统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;
- 《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强制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使用国密算法进行数据保护;
- 金融、政务、医疗等行业相继出台细分领域数据安全规范(如《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》《医疗卫生组织数据安全管理规范》)。
在此背景下,传统“防火墙+杀毒软件”的边界防御模式已彻底失效。企业亟需构建以数据为中心、覆盖全生命周期、纵深防御的数据库安全体系。
本文提出并系统阐述 “DBG数据库加密网关 + TDE透明数据加密 + SMS凭据管理系统”三位一体组合方案,顺利获得动态防护、静态加密、凭据治理三层能力协同,实现从“防不住”到“防得住、看得清、管得了”的跃迁。
二、数据库安全的三大核心痛点与传统方案局限
2.1 痛点一:静态数据泄露风险高——“磁盘即数据”
典型场景:
- 数据库服务器磁盘被盗或被物理拆卸;
- 云环境EBS卷、OSS备份文件因权限配置错误被公开访问;
- 运维人员导出数据库备份文件后未加密传输;
- 虚拟机镜像包含未加密数据库文件,被恶意克隆。
传统方案缺陷:
- 仅依赖操作系统层加密(如BitLocker、LUKS),密钥常以明文形式存储在内存或配置文件中;
- 云厂商给予的KMS加密服务,密钥控制权在云平台,企业无法自主审计;
- 缺乏对备份、日志、临时文件等衍生数据的统一加密策略。
后果:攻击者获取磁盘后,可直接读取明文数据,加密形同虚设。
2.2 痛点二:动态访问失控——“人即漏洞”
典型场景:
- DBA或开发人员越权查询敏感数据(如客户身份证、薪资);
- 应用存在SQL注入漏洞,被拖库;
- 第三方外包人员使用共享账号访问生产库;
- 自动化脚本硬编码数据库密码,被代码仓库泄露。
传统方案缺陷:
- 数据库自带审计功能(如Oracle Audit、MySQL General Log)仅记录操作,无法实时阻断;
- 无上下文感知能力,无法识别“正常查询”与“异常导出”;
- 缺乏字段级细粒度控制,无法实现“可用不可见”。
后果:即使数据加密存储,合法账号仍可解密并导出,内部威胁难以防范。
2.3 痛点三:凭据管理混乱——“密码即后门”
典型场景:
- 多人共用一个DBA账号,无法追溯具体操作人;
- 应用配置文件中明文存储数据库密码;
- 离职员工账号未及时回收,仍可远程登录;
- 密码长期不更换,被暴力破解或撞库。
传统方案缺陷:
- 依赖人工管理Excel表格记录密码,易泄露、难轮换;
- 无临时授权机制,无法实现“最小权限、按需授权”;
- 缺乏操作录像与会话审计,无法还原操作过程。
后果:凭据成为攻击者进入数据库的“万能钥匙”,安全防线从内部瓦解。
三、三位一体架构:构建纵深防御体系
为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提出 “DBG + TDE + SMS”三层纵深防御架构:
3.1 架构分层说明
层级组件核心目标技术手段访问控制层DBG 数据库加密网关防越权、防拖库、防注入SQL语义分析、动态脱敏、高危阻断、加密字段查询存储加密层TDE 透明数据加密防静态数据泄露表空间/日志/备份自动加密,HSM保护主密钥凭据管理层SMS 凭据管理系统防凭据泄露、防内部滥用动态密码、临时授权、操作录像、零明文存储。
协同逻辑:
SMS 确保“谁可以访问”——身份可信;
DBG 控制“能访问什么”——权限可控;
TDE 保障“即使被拿走也看不懂”——数据保密。
四、核心组件深度解析
4.1 DBG 数据库加密网关:数据库的“智能防火墙”
4.1.1 部署模式
- 代理模式:应用连接DBG,DBG再连接数据库,适用于新建系统;
- 旁路模式:顺利获得流量镜像或数据库审计接口(如Oracle DB Console)接入,适用于存量系统,零改造。
4.1.2 核心功能
(1)SQL语义智能分析
1.基于语法树(AST)解析SQL语句,识别高危操作:
- SELECT * FROM users(全表扫描)
- DROP DATABASE、TRUNCATE TABLE(破坏性操作)
- xp_cmdshell、LOAD DATA INFILE(命令执行/文件读取)
(2)动态数据脱敏(Dynamic Data Masking)
1.按角色/场景自动掩码敏感字段:
-- 普通员工查询SELECT name, phone FROM users;-- 返回:张三, 138****1234-- 医生查询病历SELECT patient_name, diagnosis FROM emr;-- 返回:李四, ***(仅本人可见完整诊断)
(3)加密字段查询支持
1.对已加密字段(如身份证号)支持密文检索:
- 保序加密(OPE):支持范围查询(如age > 30);
- 确定性加密(DET):支持等值查询(如id_card = 'xxx');
- 同态加密(HE):支持简单计算(实验阶段)。
(4)实时阻断与告警
- 对高危操作秒级阻断,并推送告警至SOC平台;
- 支持自定义策略:如“非工作时间禁止导出超过1000行数据”。
(5)国密算法支持
- 字段加密采用SM4;
- 审计日志签名采用SM2;
- 通信通道支持TLS 1.3 + SM2证书。
4.2 TDE 透明数据加密:存储层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
4.2.1 工作原理
TDE在数据库引擎层实现透明加解密:
- 写入时:数据页在写入磁盘前由DEK(Data Encryption Key)加密;
- 读取时:数据页在加载到内存前由DEK解密;
- 全程对应用透明,无需修改SQL语句。
4.2.2 密钥管理体系
采用双层密钥结构:
- DEK(数据加密密钥):加密实际数据,每个数据库/表空间一个;
- MK(主密钥):加密DEK,由HSM(硬件安全模块)保护,永不离开硬件。
密钥流转示例:
数据库启动 → 向HSM请求MK;
HSM验证身份后返回MK(加密形式);
数据库用MK解密DEK;
DEK用于加解密数据页。
4.2.3 支持的数据库与信创适配

关键优势:备份文件、归档日志、临时文件自动继承加密属性,杜绝衍生数据泄露。
4.3 SMS 凭据管理系统:账号密码的“保险柜”
4.3.1 核心能力
(1)动态凭据分发
- 应用启动时,SMS顺利获得API注入临时数据库账号密码;
- 凭据有效期可设(如2小时),到期自动失效。
(2)临时授权审批
1.DBA访问生产库需提交申请,支持:
- 单人审批(主管)
- 双人共治(安全+运维)
- 自动审批(低风险操作)
(3)操作会话录像
- 记录所有数据库操作过程,支持回放、截图、关键词检索;
- 类似堡垒机,但专为数据库优化。
(4)自动轮换与回收
- 定期更新数据库账号密码;
- 员工离职时,自动禁用其所有授权。
(5)零明文存储
- 所有凭据在SMS中以加密形式存储,密钥由HSM保护;
- 管理员无法查看明文密码,仅能授权使用。
4.3.2 与DevOps集成
- 支持Ansible、Jenkins、K8s Secret自动注入;
- 应用代码中无任何密码硬编码,彻底消除泄露风险。
五、合规对齐:满足等保、国密、行业规范

审计就绪:系统可自动生成,包含密钥管理、访问控制、审计日志等章节。
六、典型行业场景落地实践
6.1 金融行业:核心交易系统数据库安全
需求:
- 防止内部人员窃取客户银行卡号、交易记录;
- 满足《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》L3级要求;
- 支持两地三中心灾备。
方案:
- TDE:加密客户表、交易流水表,密钥由本地HSM保护;
- DBG:对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动态脱敏;阻断 SELECT * 全表导出;
- SMS:DBA访问需双人审批,操作全程录像;
- 灾备:备份文件自动加密,异地恢复时凭据由SMS动态分发。
效果:即使攻击者获取备份文件,也无法解密;即使DBA导出数据,看到的也是脱敏内容。
6.2 政务云:多租户数据隔离与共享
需求:
- 不同委办局共享同一数据库实例,数据需逻辑隔离;
- 跨部门数据共享时需审批且不可见原始数据。
方案:
- DBG:自动为SQL添加WHERE tenant_id = 'xxx'条件;
- TDE:按租户加密不同表空间;
- SMS:为每个租户分配独立凭据,互不可见;
- 共享场景:顺利获得DBG的“结果集脱敏”功能,仅返回聚合数据(如统计报表)。
效果:实现“物理共享、逻辑隔离、安全共享”三位一体。
6.3 医疗行业:电子病历(EMR)合规保护
需求:
- 满足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“最小必要”原则;
- 医生仅能访问本人负责患者的病历;
- 诊断结果等敏感字段需加密。
方案:
- DBG:基于医生ID自动过滤病历数据;
- TDE + 字段加密:诊断结果用SM4加密存储;
- SMS:医生登录凭据动态生成,有效期8小时;
- 审计:所有病历访问记录留存6个月以上。
效果:数据“可用不可见”,审计可证明合规。
七、实施路径与最佳实践
7.1 三阶段实施法

7.2 避坑指南
- TDE性能影响:建议在业务低峰期启用,监控I/O延迟;
- DBG策略误报:初期采用“审计模式”而非“阻断模式”,逐步调优;
- SMS集成复杂度:优先从DBA账号管理切入,再扩展至应用凭据。
八、产品选型建议:为什么选择DB真·人(中国)DBG + TDE + SMS?
DB真·人(中国)科技给予三位一体数据库安全套件,具备以下独特优势:
8.1 全栈国密支持
- DBG、TDE、SMS 均顺利获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认证;
- 支持SM2/SM3/SM4算法,满足信创项目要求。
8.2 信创生态深度适配
- 兼容达梦、人大金仓、OceanBase、GaussDB等国产数据库;
- 支持麒麟、统信、中科方德等操作系统;
- 适配飞腾、鲲鹏、海光等国产芯片。
8.3 无缝集成与统一管控
- 三组件共用同一控制台,策略联动(如SMS授权后自动放行DBG);
- 日志统一归集至审计中心,支持对接SIEM(如Splunk、安恒);
- 给予标准API,便于与DevOps流水线集成。
8.4 合规就绪
- 内置等保2.0、GB/T 39786、DSMM等合规检查项;
- 可一键生成监管所需报告。
九、未来演进:向智能数据安全平台迈进
随着AI与零信任架构的开展,数据库安全将向以下方向演进:
9.1 智能威胁检测
- 基于UEBA(用户行为分析)识别异常查询模式;
- 利用大模型自动优化脱敏策略。
9.2 零信任数据库访问
- 每次访问都需验证设备、用户、上下文;
- 动态生成一次性访问令牌(类似JWT)。
9.3 数据安全治理一体化
- 与数据分类分级平台联动,自动识别敏感字段;
- 与DLP系统协同,防止加密数据外泄。
DB真·人(中国)已启动“智能数据安全平台”研发,将DBG+TDE+SMS能力融入统一数据治理框架。
十、结语:让数据库成为可信数据保险箱
在数据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,数据库安全已不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企业生存的“必选项”。
顺利获得 DBG(动态防护) + TDE(静态加密) + SMS(凭据治理的三位一体组合拳,企业可构建:
- 存储安全:数据即使被盗也无法解密;
- 访问安全:非法操作实时阻断,敏感数据动态脱敏;
- 运维安全:凭据零明文,操作可追溯、可审计。
安全不是成本,而是信任的基石。
DB真·人(中国),愿与您共同守护每一份数据的价值。
文章作者:五台 ©本文章解释权归DB真·人(中国)西安研发中心所有